已满十八点从此进入伊犁园 _永久已满18从此三秒进入_大象一区一区三区站点停靠

您的位置: 首页 > 对外公告

拟推荐2020年甘肃医学科技奖候选项目公示

来源:甘肃疾控       发布时间:2020-04-27?       打印文章


按照甘肃省医学会《关于推荐2020年度甘肃省医学科技奖的通知》(甘医会字[2020]02号)的要求,中心拟推荐下列8项候选项目申报2020年甘肃医学科技奖,并对项目内容进行公示,公示期:2020年4月27日至2020年5月8日(7个工作日),公示期内如对公示内容有异议,请您向科研培训科(学会办)反映。

联系人:李磊    联系电话:0931-8505041

 

                               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研培训科

                                           2020年4月27日

 

 

附:公示内容

一、甘肃省医学会医学科技奖推荐项目: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研究

1.项目名称: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研究

2.推荐意见:本项目通过对我县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有助于留守儿童了解自身心理状况,发现自身优点和不足,从而逐步完善自我,形成自觉维护自我身心健康的观念,增强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 进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分析探讨我县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的影响因素,对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提出合理有效地解决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相关措施和建议,力图为解决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为留守儿童家庭和学校教育提供预防和干预心理疾病的科学依据,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也为政府出台相关保护性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为有效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奠定理论基础。

通过对该成果的综合评议,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意上报甘肃预防医学会评奖。

3.项目简介:甘肃省农村人口比例较大,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多,心理问题日显突出,但是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深入调查研究十分匮乏。本研究按地理位置在甘肃省选庄浪县、古浪县、靖远县、会宁县、西和等5个县,在5个县中随机抽取一所小学和一所选探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有效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项目选取了留守儿童的心理方面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征。本研究选用了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EPQ)对四至九年级1297名学生进行调查分析,

研究主要结论:1、甘肃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留守儿童,57.62%的留守儿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表现出内向、孤僻的人格特征。2、七、八年级、家庭经济收入低、父母受教育程度低、亲子关系不好、留守时间在2-4年、父母均外出、由同辈和自我监护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低。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关系相关密切。4、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的主要因素有年级、经济情况、父亲受教育程度、亲子关系、留守类型、监护人类型。

该研究通过对甘肃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帮助留守儿童树立健康的人格,有利于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从新的视角探讨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个体内在因素,有利于深化对留守儿童群体心理发展的认识,丰富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可为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根据研究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和政策建议,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提供新的视角,为政府部门的制定儿童保护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4.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5.代表性论文目录:

    (1)李铿,赵文莉,吴志贤等.甘肃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分析[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6,16(4).

    (2)李铿,格鹏飞,赵文莉等.甘肃省会宁县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分析[J]. 职业卫生教育, 2016,34(8).

    (3)李铿,蒋霞,赵文莉等. 甘肃农村留守小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关系调查[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6,31(6).

    (4)李铿,王成,赵文莉等. 甘肃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关系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10).

    (5)李铿,吴志贤,乔昆等.甘肃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关系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30(10).

    (6)李连升,李铿.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自我意识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7,31(3):25-26.

    (7)李铿,蒋霞,赵文莉等.甘肃省留守初中生自杀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7,12(7).

    (8)李俊玲,李铿.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自我意识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7,31(10):63-65.

    (9)李铿,蒋霞,吴志贤等.留守生活对农村初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2018,35(2):158-161.

    (10)蒋霞王成潘卫民李铿.父母外出务工对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J].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2-20

    (11)李连升李铿甘肃省靖远县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9,34(1):75-77

    (12)蒋霞;朱菊红;张兰.舟曲泥石流灾后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3-8-27:489-482;

(13)蒋霞王成潘卫民李铿.父母外出务工对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2-20

6.完成人情况:

李铿,女,46岁,本科,副主任医师,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项目中负责方案设计、人员培训、现场调查、质量控制、数据审核、分析、撰写报告、课题总结、技术报告审核;报告撰写。

赵文莉,女,34岁,硕士研究生,主管医师,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方案设计、现场调查、数据收集整理、统计、撰写报告、课题总结、技术报告审核。

蒋霞,女,46岁,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数据收集整理。

潘卫民,男,37岁,硕士研究生,主管医师,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数据收集整理、统计。

申希平,男,40岁,硕士研究生,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统计教研室,负责数据收集整理、统计分析。

薛亮,男,32岁,本科,医师,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现场调查,数据收集整理、统计。

吴志贤,女,33岁,硕士研究生,医师,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数据收集整理。

王成,男,33岁,本科,药师,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数据收集整理。

7.完成单位: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课题设计和项目全面实施、组织人员开展现场调查和评估、质量控制、技术指导、收集资料、数据统计与分析、论文撰写及科研课题总结等工作。

二、甘肃省医学会医学科技奖推荐项目:鼠疫自然疫源地空间结构变化对鼠疫流行影响研究

1.项目名称: 鼠疫自然疫源地空间结构变化对鼠疫流行影响研究

2.推荐意见:该项目全面完成了合同约定的各项技术指标,研究成果为甘肃省鼠疫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经应用推广后,进一步完善了我省鼠疫防控措施,提升了全省防控综合能力,有效减少了全省人间鼠疫的发生。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同意申报。

3.项目简介:为探讨鼠疫疫源地气象(年均温度、年均降水量、相对湿度)因素、生态环境、局部地区空间结构变化对动物鼠疫流行影响收集甘肃省1959-2014年两类鼠疫疫源地11个疫源县(区)医学气象数据和鼠疫疫情监测数据,分别选取旱獭疫源地肃北、肃南、夏河县和黄鼠鼠疫疫源地的会宁、平川县为研究代表。采用SPSS20.0、SAS9.3 R2.3.2统计软件,气象因素对鼠疫流行影响定性研究用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定量研究采用时间序列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分析。并通过调查疫源地内生态环境、局部地区空间结构改变,分析对鼠疫流行的影响。

结果显示①近50多年来全省气温变暖,年均气温上升1.0℃左右;相对湿度上升2.0%左右,旱獭疫源地内降雨量上升4.2mm~6.7mm,黄鼠疫源地降雨量则下降了95.4mm。②旱獭疫源地内,领先2年平均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每升高1℃,动物鼠疫发生率增加70.18%~73.17%;领先2年相对湿度在一定范围内每升高1%,动物鼠疫发生率增加11.66%左右。黄鼠疫源地内领先1年降雨量在一定范围内每升高1mm,动物鼠疫发生率增加47.5%。也就是说领先1年降雨量每降低1mm,动物鼠疫发生率减少52.5%。③实施退牧还草等生态保护后,肃南、肃北、夏河县天然草场植被覆盖度增加10%~15%,牧草高度提高10%~20%,草群密度增加10.37%~21.12%。并发现旱獭、狼、狐狸、艾鼬、猞猁、马鹿、岩羊等可自然感染鼠疫野生动物数量显著增加。④疫区内大型项目建设,局部地区旱獭生存空间遭到破坏,迫使旱獭迁徙现象时有发生。

研究表明,气象因素中领先2年气温、相对湿度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有利于旱獭疫源地内鼠疫发生和传播。如领先1年降雨量在一定范围内升高,可增加黄鼠疫源地内鼠疫发生率;总之,随着生态恢复,植被的好转,可自然感染鼠疫野生动物数量的上升,将会加剧鼠疫流行强度和范围;疫区局部地区空间改变,原有鼠疫生态系统被打破,旱獭动物疫情随时有可能波及人间。

本研究成果全省在修订全省鼠疫监测方案中被积极应用,将研究发现的与动物鼠疫流行密切相关气象因子纳入动物鼠疫预测模型中,使全省动物鼠疫预测准确性和风险评估科学性得到有效提升,各疫源县通过各项防控措施的精准实施,有效减少了全省人间鼠疫的发生。

4.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5.代表性论文目录:

1.王鼎盛,格鹏飞,席进孝,等. 甘肃肃北、肃南旱獭鼠疫疫源地气候因素对鼠疫流行影响的非线性效应[J].中华地方学杂志,2020,39(1)27-32.

2.王鼎盛,格鹏飞,苏永强,等. 甘肃肃北、肃南旱獭鼠疫疫源地旱獭及其寄生蚤数量与气象的关系[J].中华地方学杂志,2019,38(11)873-877.

3.王鼎盛,格鹏飞,徐大琴,等.气象因素对甘肃阿拉善黄鼠疫源地动物鼠疫的影响 [J].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8,37(7):526-531.

4.王鼎盛,格鹏飞,徐大琴,等.气象因素对甘肃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动物鼠疫的影响,[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9,34(1):55-57.

5.苏永强, 格鹏飞,王鼎盛,等.甘肃肃北地区旱獭鼠疫流行与气象因素关联性分析[J].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9,38(2):117-121.

6.王鼎盛,敦格铁路甘肃段建设对传播鼠疫风险调查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32(6)637.

7.王鼎盛,徐大琴,格鹏飞,等.甘肃阿拉善黄鼠寄生蚤数量与宿主数量和气象因子的关系[J].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8,38(12):965-968.

8.卿周刚,格鹏飞,李建兵,王鼎盛,等.甘肃嘉峪关市1976-2016年动物鼠疫流行特征分析[J].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8,33(6):63-65.

9.Ge PF,XiJX,DingJ,et al.Primary caseof human pneumonic piague occurring in a Himalayan marmot natural focus area Gansu Province,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33(2015)e67-e70.

10.席进孝,格鹏飞,张宏,等.2010年甘肃省一起人间鼠疫疫情流行病学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1,26(1)9-10.

6.完成人情况:

格鹏飞:排名第一,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原甘肃省疾控中心副主任,项目负责人,负责课题总设计,协调和指导具体实施。

王鼎盛:排名第二,副主任医师,大学本科,甘肃省疾控中心鼠布所副科长,协助主持课题具体实施,资料整理分析,课题总结和论文总结。

席进孝:排名第三,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甘肃省疾控中心鼠布所所长,协助主持课题具体实施,资料整理分析,课题总结和论文总结。

盖永志:排名第四,副主任医师,专科学历,参与课题资料收集。

徐大琴:排名第五,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和数据统计分析。

吴斌:排名第六,主管技师,硕士研究生,参与课题资料收集。

7.完成单位情况: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该项目由甘肃省疾控中心1家单位独自承担完成。

负责课题的设计申报,定期组织项目组人员培训进行质量控制。积极协调解决本项目所需购买气象资料经费,专家咨询费、论文版面费等科研经共计11.6万元,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经费保障。另外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提供一切便利条件挖掘数据并建立数据,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及时了解项目进度,进行考核督导和现场技术指导,后期组织专题研讨会进行科研总结和论文修改撰写,使本项目高质量顺利完成。

三、甘肃省医学会医学科技奖推荐项目:兰州市空气污染特征及人群健康风险评估研究

1.项目名称:兰州市空气污染特征及人群健康风险评估研究

2.推荐意见:该项目采用2015-2017年兰州市环保局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并收集兰州市人群死亡、急救的个案数据、儿童医院门诊数据,考察了空气污染物浓度与每日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急救及门诊人数的关系,判断污染物增加一定浓度时,人群健康指标的变化;对采集的空气细颗粒物样品(PM2.5)进行化学成分分析,评估空气污染物长、短期暴露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将为不断加强对某些空气污染物进行监控管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通过时间序列分析获得相关的暴露—反应关系函数,能够使民众更深入地了解空气污染对健康的损害程度,从而减少在极端污染天气下的外出活动等,最终减少空气污染造成的疾病和死亡损失。该研究使环境因素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促进居民对空气环保保护事业的理解和重视,有利于相关环境保护措施的执行。该项目选题切合实际,设计合理,数据翔实,结果可信。同意该项目参评甘肃省医学科技奖。

3.项目简介:

(1)所属科学技术领域:属于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科。

(2)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本研究对兰州市空气污染物污染特征和对人群健康风险进行研究。利用描述性分析对空气污染物PM10、PM2.5、NO2、O3、SO2和CO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超标情况进行了探讨。采集了大气细颗粒物样品(PM2.5),测定了其组分中的多环芳烃、重金属元素和水溶性离子的浓度。基于广义相加模型,定量评估了空气污染物浓度与每日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急救及门诊人数的关系。把PM2.5中的重金属元素分为致癌和不致癌两类元素对不同年龄和性别人群的健康风险做出了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2015-2017年兰州市空气污染物以PM10、PM2.5、NO2和O3为主;PM2.5中多环芳烃浓度较高的为蒽、萘、荧蒽,阴离子年均浓度由高到低为硫酸盐、硝酸盐、氯离子和铵盐;PM2.5能增加循环系统疾病的风险;10种金属元素中砷、铬年均浓度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金属元素对成年男性的健康风险均大于成年女性和儿童,其中以As(砷)和Cr(铬)对人群健康风险较大。

(3)特点:发现了细颗粒物与其化学组分对人群健康的急、慢性的影响;了解了PM2.5中需优先控制的16种多环芳烃的分布;建立了颗粒物急性健康危害的暴露反应关系,阐明了大气颗粒物的健康危害特征;发明了含吸附剂的气体快速定性定量的采集装置专利3项,显著提高了检测效率;自动监测站点和手工采样点结合获得数据,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将两者结合进行分析,全面表达了兰州市空气污染状况;分析细颗粒物PM2.5中32种化学成分,补充了其化学组分的本底空白;对不同暴露群体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进行评价,对保护健康有指导意义;项目转化程度高,有较强的示范带动能力,提高了环境卫生领域技术水平。

(4)应用研究结果:能考察污染物浓度与每日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急救及门诊人数的关系,判断污染物增加一定浓度时,人群健康指标的变化,评估空气污染物短期暴露的健康影响将成为加强对空气污染物进行监控管理的重要科学依据;目前空气、疾病监测系统仍相对独立,导致空气污染与疾病防治建立联系存在困难,对空气污染物和人群健康的关系进行研究,该研究成果对通过环境指标来更好地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及为环保部门在重污染天气提供相应的预警提供了现实依据;相关的暴露—反应关系函数的建立能够使民众更深入地了解空气污染的损害,减少在极端污染天气下的外出活动等,从而减少空气污染造成的疾病和死亡损失,使环境因素更好地融入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促进居民对空气环保保护事业的理解和重视,有利于相关环境保护措施的执行。综上所述,该项目能够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

4.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1)孙建云,李拥军,夏智恒.一种混合吸附剂的气体快速定性定量的采集装置.2019.4.30;ZL 2019 2 0615285.2;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李拥军,王玉霞,高向娜,党欣.一种气体快速定性的采集装置.2019.4.30;ZL 2019 2 0616114.7;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李拥军,夏智恒,党欣,候言东.一种气体快速定性定量的采集装置.2019.4.30;ZL 2019 2 0616112.8;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代表性论文目录:

(1)Rui Chen,Qian Gao,Jianyun Sun,et al.Short-term effects of particulate matter exposure on emergency room visit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Lanzhou, China: a time series analysis[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2020,27(9):9327-9335.

(2)陈瑞,李拥军,杨海霞,等.2018年兰州社区大气细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J].卫生研究, 2019,48(6):957-963.

(3)陈瑞,李拥军,刘小云.2015-2017年兰州大气PM2.5中10种元素的健康风险分析[J].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9,36(5):419-422.

(4)陈瑞,杨海霞,蔡美.2014年—2015年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分析[J].环境卫生学杂志,2016,6(5):324-327.

(5)陈瑞,李拥军,杨海霞.2015年兰州市大气细颗粒物成分监测[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7,34(3):231-233.

(6)陈瑞,李拥军,蔡美,等.兰州市大气PM2.5中金属和类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评价[J].环境卫生学杂志,2017,7(3):223-232.

(7)李拥军,陈瑞,刘小云,等.兰州市空气PM2.5中十种金属和类金属浓度的季节性变化[J].环境卫生学杂志,2017,7(2):90-94.

(8)李拥军,陈瑞,刘小云,等.兰州市空气PM2.5中四种水溶性无机盐含量及季节性变化分析[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7,38(1):24-27.

6.完成人情况

陈瑞,排名第一,副主任医师,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课题设计、项目申报、总体统筹、数据资料审核、论文和课题撰写。

李拥军,排名第二,副主任技师,理化科科长,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课题设计、实验室检测、论文和课题材料的撰写。

蔡美,排名第三,副主任医师,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培训、技术指导、督导、数据分析。

康芬艳,排名第四,主管技师,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培训、技术指导、督导、质量控制。

聂融,排名第五,主管技师,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实验室样品前处理、化学成分检测、数据分析。

杨海霞,排名第六,主任医师,环境与学校卫生所所长,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课题设计、项目申报、质量控制、数据分析、课题总结。

刘小云,排名第七,主管技师,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实验室重金属和类金属的检测。

孙建云,排名第八,主任技师,中心副主任,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调、统筹、安排实验室检测工作。

张清华,排名第九,副主任医师,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技术指导、评估、质量控制、课题总结。

7.完成单位情况

项目第一完成单位: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该项目依托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拥有多年连续开展的中央转移支付项目“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项目”实施的工作基础,与兰州市环境生态局等部门建立了一定的协调合作机制,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从2014年起,兰州市作为项目监测点开展了项目监测工作,有全面系统的监测数据网络和稳定的工作队伍。甘肃省疾控中心为该项目方案制订、组织实施、技术指导、论文撰写和资料分析总结等工作提供保障。

四、甘肃省医学会医学科技奖推荐项目:儿童中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流行特征和变异变迁研究

1.项目名称:儿童中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流行特征和变异变迁研究

2.推荐意见:本项目通过2012-2017年6年间甘肃省五个市4556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呼吸道样本的核酸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掌握了呼吸道合胞病毒在我省儿童中的流行规律和特征。建立了呼吸道合胞病毒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分离到10株呼吸道合胞病毒 A亚型ON1基因型毒株,完成两株毒株的全序列基因测定并上传到GenBank基因数据库。通过呼吸道合胞病毒G糖蛋白基因序列测定,完成病毒A、B亚型的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初步了解甘肃省这一阶段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变异变迁情况,为病毒防控提供更多基础数据。提示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疾病负担重,应加强对其的监测工作。此项目紧密结合实际,数据翔实可信,完成预定任务,达到预期研究目标。通过目前已建立的流感哨点医院和市州疾控中心流感检测实验室,对各实验室人员培训,加大与哨点医院配合力度,扩大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检测范围,及时对新鲜标本分离培养病毒,获得更多的毒株。全面及时地掌握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流行特点和变异变迁规律,可以早期明确诊断、发现疾病的聚集性,并启动快速反应系统,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减少发病率。同时为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开发提供更多基础研究数据。具备推荐价值。

3.项目简介:

(1)一般情况

本项目为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项目编号:GSWSKY-2015-36;研究期限:2015年7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原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立项资助3万元,本单位中央转移支付项目资助经费32.68万元;项目负责人乔瑞娟。

(2)研究背景和意义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引起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首要病原体和婴幼儿严重呼吸道疾病中最重要的一种病因。WHO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者约有6400万例。我国近几年的多地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也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为主。因为该病毒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物,儿童反复感染此病毒为全球各国的卫生保健系统带来了极大的负担。目前我国尚未将急性呼吸道感染完整纳入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本项目研究结果将揭示呼吸道合胞病毒这一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在我省儿童中的流行分布特征和变异、变迁规律,可以为我省制定急性呼吸道感染相关呼吸道病原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理论和依据。

(3)研究内容

    甘肃省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状况调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疾病的流行特征分析。开展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分离培养及病毒基因序列的分析,掌握呼吸道合胞病毒A/B亚型在我省的流行变化规律。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掌握我省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基因变异变迁情况。

(4)本研究创新点

    (a)通过连续6年的检测与调查,首次系统地对我省儿童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状况进行监测。

(b)揭示呼吸道合胞病毒A、B亚组在我省儿童中的流行规律,为呼吸道合胞病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c)绘制呼吸道合胞病毒亚组的遗传进化图谱,掌握其变异变迁特征,为将来疫苗的研制等提供科学依据。

(d)建立了RSV毒株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全省首次分离培养到RSV A亚组ON1基因型毒株,完成两株毒株的核酸全序列测定并上传到GenBank基因数据库。

(5)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价值

(a)通过连续6年全省5市RSV感染情况的监测和检测结果分析,掌握了甘肃省儿童中RSV感染流行特征及病原变异变迁规律,为我省将来RSV感染为主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b)建立了RSV毒株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全省首次分离培养到RSV A亚组ON1基因型毒株,为我省今后RSV毒株的进一步分离获得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c)建立并掌握了RSV基因全序列的扩增和序列拼接方法。完成两株毒株的核酸全序列测定并上传到GenBank基因数据库。补充了我省RSV基因全序列的数据资料。

4.知识产权证明目录:无

5.代表性论文目录:

(1)白银地区5岁以下住院儿童RSV感染流行病学分析.乔瑞娟,汪鹏,康倩等,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5,29(6):510~514

(2)儿童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现况研究.乔瑞娟,于德山,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7,32(5):87~89

(3)2012-2017年甘肃省儿童中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分子流行特征. 乔瑞娟,陈建华,武海卓等,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9,33(6):34~40

(4)2018 年甘肃省 10 岁以下儿童门诊流感样病例中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状况分析.于德山,付生芳,徐丛杉等,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20,34(2):55~60

6.完成人情况

乔瑞娟,排名第一副主任医师,甘肃省疾控中心,项目设计、实验方法的建立、检测、论文撰写、课题总结、组织管理。

于德山,排名第二主任技师,甘肃省疾控中心,项目设计、组织管理、协调。

汪鹏,排名第三副主任技师,甘肃省疾控中心,检测、质量控制、总结。

李红育,排名第四副主任技师,甘肃省疾控中心,检测、病毒分离培养。

张燕,排名第五研究员,中国疾控中心,技术指导、序列分析、论文撰写。

康倩,排名第六主管技师,甘肃省疾控中心,检测、质量控制。

陈建华,排名第七副主任技师,甘肃省疾控中心,检测、病毒分离培养。

姜中毅,排名第八副主任技师,甘肃省疾控中心,检测、数据分析。

张慧,排名第九主管技师,甘肃省疾控中心,检测、质量控制。

王彦博,排名第十主管技师,白银市疾病中心,采样,样品检测,方法实施。

7. 完成单位情况:

第一完成单位:甘肃省疾控中心。承担项目设计、申报,实验方法的建立、推广,样本检测复核,论文撰写,课题总结,组织管理。

第二完成单位:中国疾控中心,承担技术指导、序列分析、论文撰写指导。

第三完成单位:白银市疾控中心,承担采样,样品检测,方法实施。

五、甘肃省医学会医学科技奖推荐项目:甘肃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啮齿动物及寄生蚤类DNA条形码数据库建设及进化研究

1.项目名称:甘肃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啮齿动物及寄生蚤类DNA条形码数据库建设及进化研究

2.推荐意见:该项目通过建立了DNA条形码分子鉴定啮齿动物及寄生蚤的方法,解决了一直在鼠疫疫源地宿主分类中存在的分歧和争议。DNA条形码技术提高了啮齿动物及其寄生蚤分类的准确性,为提高鼠疫监测质量、传染病疫情处置中宿主动物的快速识别和溯源提供理论依据。该项目具有显著社会效益,同意推荐该项目参加甘肃医学科技奖的评审。

3.项目简介:本项目所属媒介生物控制学范畴,采用分子生物学分类方法建立鉴定啮齿动物及蚤类的快速方法,提高啮齿东动物准确分类的水平,为疫情处置中宿主动物溯源提供依据。

本项目建立了DNA条形码分子鉴定啮齿动物的方法,弥补了形态学鉴定方法的不足,建立了甘肃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啮齿动物及其寄生蚤的DNA条形码数据库。通过DNA条形码技术对采集的甘肃省鼠疫疫源地鼠类及其寄生蚤样本进行了种类鉴定,首次证明了阿拉善黄鼠为独立种,纠正了长期认为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疫源地主要宿主动物阿拉善黄鼠为达乌尔黄鼠阿拉善亚种的鉴定错误,为甘宁黄鼠疫源地的研究开启了新思路,为以后针对性制定鼠疫防控规划、对策、策略以及评估甘宁黄鼠疫源地风险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DNA条形码技术提高了动物及其寄生蚤分类的准确性和鼠疫监测质量,建立了甘肃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啮齿动物及其寄生蚤DNA条形码数据库,疫情处置中传染源的溯源提供技术支持。

4.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5.代表性论文目录:

(1)DNA条形码技术在甘肃省啮齿动物鉴定中的应用.郭丽民,席进孝,盖永志,苗克军,穆洮霞,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7年36卷802-805

(2)甘肃省鼠疫疫源地啮齿动物DNA条形码分析. 郭丽民,席进孝,盖永志,吴斌,王世明,苗克军,穆洮霞,徐大琴,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9年30卷176-179

(3)DNA条形码对平川区阿拉善黄鼠疫源地鼠种鉴定的效果评价. 郭丽民,席进孝,师占文,张奋春,姜海威,白仲慧,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9年34卷1-4

(4)甘肃省鼠疫疫源地蚤类DNA条形码分析. 郭丽民,席进孝,王世明,付国明,安君胜,贡保扎西, 中国地方病防治, 2020年35卷1-3

6.完成人情况:

席进孝,排名第一,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项目方案制定和实施。

郭丽民,排名第二,副主任技师,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项目方案制定和实施,负责DNA提取、PCR扩增,DNA条形码序列比较,数据处理和构建系统发育树。负责项目总结撰写。

张宏,排名第三,主任医师,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项目方案制定和项目实施协调。

吴斌,排名第四,主管技师,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项目动物鉴定。

王世明,排名第五,主任医师,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项目蚤类鉴定。

盖永志,排名第六,副主任医师,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项目动物鉴定。

苗克军,排名第七,医师,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项目DNA提取。

徐大琴,排名第八,副主任医师,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项目DNA提取。

葛亚俊,排名第九,主管医师,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项目PCR实验。

7.完成单位情况:本项目由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鼠疫防制科独自完成,在鼠疫疫源地采集啮齿动物及寄生蚤类标本时,由省疾控中心鼠防科组织科室人员参加,县(市区)疾控中心和鼠防专业站配合。

六、甘肃省医学会医学科技奖推荐项目:甘肃省不同儿童碘营养水平地区人群碘营养及甲状腺功能研究

1.项目名称: 甘肃省不同儿童碘营养水平地区人群碘营养及甲状腺功能研究

2.推荐意见: 在我国实行全民食盐加碘以来,人群碘营养有了显著改善,但国内许多研究显示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碘营养差异显著。与此同时,近几年研究亦显示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升高,引起社会各界对“全民食盐加碘”提出质疑,因此进一步研究目前碘摄入量对人群碘营养和甲状腺疾病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课题选择不同学龄期儿童甘肃省碘营养过量、碘营养超过适宜量和碘营养适宜量地区,开展8-10岁儿童、18-49岁男性、未孕育龄妇女、哺乳期妇女和孕妇碘营养及甲状腺功能状况的研究。研究发现,三个地区人均碘摄入量差异明显儿童碘过量地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碘适宜,儿童碘适宜地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仍然存在隐形碘摄入不足;三个研究地区所有人群均有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风险,且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基于该研究结果,2016年将孕妇碘营养监测纳入了碘缺乏病监测方案,降低孕妇缺碘风险,同时印证了我省目前不存在碘过量的健康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2018-2020年)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实现。

综合评议以上项目成果和实际贡献,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致认为该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推广应用前景,同意推荐该项科研成果参与评奖。

3.项目简介: 本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为预防医学-地方病学。碘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要原料,人体内的碘主要从饮水及食物中获取,长期的碘缺乏或碘过量均可引起甲状腺形态和功能的变化。

甘肃省是严重碘缺乏地区,全民食盐加碘以来人群碘营养有了显著改善。但由于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人群个体差异等多方面的影响,导致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碘营养差异显著。本项目选择甘肃省8-10岁儿童碘营养过量、过适宜和适宜水平三个地区的8-10岁儿童、18-49岁男性、未孕育龄妇女、哺乳期妇女和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人群碘营养和甲状腺功能状况,分析不同儿童碘营养水平地区人群碘营养和甲状腺疾病的风险,为我省因地制宜,科学补碘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结果和结论:儿童碘过量、过适宜和适宜地区外环境碘和盐碘水平无差异,但人均日摄盐量差异显著,饮食习惯是碘营养差异的主要原因;儿童碘过量地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碘适宜,但儿童碘适宜地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仍然存在隐形碘摄入不足,儿童碘营养水平不能代表其他人群的碘营养水平,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碘营养需求高于儿童;三个研究地区所有人群均有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风险,且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人群甲状腺功能的筛查应纳入健康体检项目。

该项目研究成果为制定儿童碘营养过量、过适宜和适宜地区不同人群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和科学补碘的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初步建立了甘肃省正常人群甲状腺激素水平本底数据库,为甲状腺疾病的健康风险评估提供基本数据支持;该研究已经广泛应用到全省的碘缺乏病防治工作中,2016年将孕妇碘营养监测纳入了碘缺乏病监测方案,降低孕妇缺碘的危险,科学解释了“碘过量”的质疑,印证了我省目前不存在碘过量的健康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2018-2020年)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实现。本研究发表论文8篇,成果与同行得到了分享。

4.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5.代表性论文目录:

(1)窦瑜贵,王燕玲,李洪波,等.甘肃省武威市城市与农村成人碘营养状况及甲状腺功能调查[J].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5,34(1):45-48.

(2)窦瑜贵,王燕玲,王廷材,等.甘肃省武威市成人碘营养及甲状腺功能状态分析.卫生研究[J],2014,43(1):58-62.

(3)孙玮,王燕玲,窦瑜贵,等.甘肃省农村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及甲状腺功能分析[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5,36(3):197-201.

(4)王燕玲,窦瑜贵,朱小南,等.甘肃省武威市城市与农村不同人群碘营养及甲状腺功能对比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36(10):1095-1098.

(5)窦瑜贵,王燕玲,孙玮,等.甘肃省不同儿童碘营养水平地区哺乳期妇女碘营养及甲状腺功能状况[J].卫生研究, 2018,47(1):56-61

(6)窦瑜贵,王燕玲,孙玮,等.甘肃省不同儿童碘营养水平地区孕妇碘营养及甲状腺功能研究[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2018,39(1):9-12.

(7)窦瑜贵,王燕玲,孙玮,等.甘肃省不同儿童碘营养水平地区人群碘营养及甲状腺功能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9,34(6):601-606.

(8)孙玮,王燕玲,窦瑜贵,等.甘肃省不同碘营养水平地区儿童碘盐摄入量调查[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8,33(3):84-85,93.

6.完成人情况:

窦瑜贵,排名第一,副主任医师,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课题负责人,负责立项《申请书》和《任务书》的设计、审定,负责总体设计、现场调查、采样与数据分析,项目成果总结与报告。

王燕玲,排名第二,主任医师,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参与课题设计,项目协调管理与项目成果总结。

格鹏飞,排名第三,主任医师,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参与课题设计,项目协调管理与项目成果总结。

孙玮,排名第四,医师,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承担部分现场调查、资料收集、数据录入、数据分析等。

曹永琴,排名第五,主任医师,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承担部分现场调查、资料收集、数据录入、数据分析等。

朱小南,排名第六,医师,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参与部分现场调查、资料收集、数据录入、数据分析等。

梁锴,排名第七,副处长,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工作,参与部分现场调查、资料收集、数据录入、数据分析等。

郑菁,排名第八,主管医师,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参与部分现场调查、资料收集、数据录入、数据分析等。

7.完成单位情况:

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1完成单位; 负责课题设计和项目全面实施、组织人员的培训,负责组织开展该课题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及质量控制、资料收集、数据统计与分析、论文撰写及科研课题总结等工作。通过项目分析了以儿童碘营养水平作为地区碘营养水平评价依据的代表性及造成三类地区不同人群碘营养和甲状腺功能差异的原因,评估了不同儿童碘营养水平地区所有人群碘营养状况的健康风险,为我省因地制宜,精细化、科学补碘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支持,建立甘肃省正常人群甲状腺激素水平本底数据库,为甲状腺疾病的健康风险评估提供基本数据支持,为解决目前碘缺乏病防制过程新的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数据。

七、甘肃省医学会医学科技奖推荐项目:甘肃省河西地区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项目名称: 甘肃省河西地区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推荐意见: 本研究通过了解我省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确发生原因及危险/相关因素,为完善我省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发现及处理方法提供帮助。同时,将为完善优化我省抗结核药物方案的规范化治疗、治疗前评估,用药情况的掌握和预防性用药提供指导和决策咨询。

3.项目简介: 本研究选择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甘肃省河西地区武威市所辖凉州区、古浪县、民勤县、天祝县和甘肃省张掖市所辖10个县区和指定传染病医院确诊并开展治疗的年龄和性别不限的初治肺结核患者1398例。采取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别在患者治疗的第0、1、2、6个月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和尿酸等的检查,记录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整理统计研究患者的病历资料、服药单、实验室检测资料和ADRs等相关信息,分析ADRs的出现率。按照ADRs的判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药物不良反应组和正常组,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药物不良反应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1)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出现情况: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率为45.9%,以轻度不良反应为主,占占76.3%。

(2)ADRs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DRs组与正常组患者之间在年龄、民族、诊断结果、肝病史、药物过敏史和卡介苗接种史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

(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ADRs组与正常组在年龄、民族、肝病史、药物过敏史和卡介苗接种史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

(4)≥60岁的年龄组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更高。与汉族相比藏族和回族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更低。有肝病史、药物过敏史和卡介苗接种史的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更高。

4.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5.代表性论文目录:

(1)刘芳、满世军等.甘肃省河西地区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7.32(3):52-54.

(2)陈威涛、刘芳等.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8.33(5):1-5.

(3)陈威涛、马春兰.2011-2016年甘肃省古浪县结核病防治成效分析.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7.32(6):24-26.

(4)王铂、裴泓波.基于TOPSIS和SWOT法的甘肃省结核病防治工作综合评价.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7.32(4):1-5.

(5)王铂、王雯等.甘肃省2013年高中结核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15.36(9):1372-1375.

(6)满世军、许玲等.利福平至月经失调一例.中国防痨杂志.2015.37(6):663.

(7)满世军、许玲等.2008-2013年武威市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与板式组合药使用效果分析.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5.30(2):90-91.

(8)满世军、董冰等.甘肃省武威市肺结核病耐药性监测情况.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5.30(6):53-54.

(9)满世军、许玲等.2002-2014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结核病防治工作成效评价.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5.30(5):54-57.

(10)满世军、许玲等.甘肃省武威市肺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疾病预防控制通报.武威市疾控中心2017.32(5):65-67.

6. 完成人情况:

何健,排名第一,主任医师,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协调,总指导。

刘芳,排名第二,副主任医师,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收集、统计分析。

陈威涛,排名第三,主治医师,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调查、论文修改。

王铂,排名第四,主治医师,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数据处理,统计分析。

满世军,排名第五,副主任医师,武威市疾控中心,现场调查。

7.完成单位情况:

项目单位: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本项目的第一完成单位,项目的实施和完成均在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取得的全部研究成果也属于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八、甘肃省医学会医学科技奖推荐项目:甘肃省医学科技奖

1.项目名称: PM2.5气动雾化法暴露对小鼠分子毒性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2.推荐意见: 本项目利用自制气动雾化给药装置,模拟动物正常吸入大气颗粒物进行染毒实验,结合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手段在靶基因预测、共表达网络分析、GO和KEGG等,筛选对PM2.5毒性效应敏感的分子标记物及PM2.5导致小鼠多组织损伤的毒性效应和机制,具有方法和技术上的创新性。采用当前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转录组水平上研究Erna、非编码RNA、miRNA等,多组分的筛选和联合分析是揭示毒物毒理机制,对PM2.5的毒性预警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也对相关部门制定环境监测指标及健康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评议以上项目成果和实际贡献,同意推荐该项科研成果参与评奖。

3.项目简介:

(1)本项目所属领域:为预防医学-毒理学。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可吸入细颗粒物PM2.5是空气污染中最常见的污染源。

(2)主要内容和特点:PM2.5是空气污染中最常见的污染源,也是雾霾的主要组分,然而关于其毒性效应及其相关毒性机制远未阐明。关于PM2.5的研究多集中于流行病学的调查数据,PM2.5的毒性研究也主要利用灌注法,该方法影响实验动物的自主呼吸,对实验结果的真实性有干扰。本项目利用自制气动雾化给药装置,以小鼠为模型,探讨PM2.5多靶器官毒性效应,具有方法上的创新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尤其是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毒物分子标记物;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靶基因预测、共表达网络分析、GO和KEGG等)筛选毒物的毒性机制;以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转录组水平上研究Erna、非编码RNA、miRNA等多组分的筛选和联合分析以揭示毒物毒理机制,全面了解PM2.5的毒性效应及机理,也对PM2.5的毒性预警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研究结果和结论:气动雾化法暴露PM2.5导致小鼠多个器官发生病理损伤,对肺、肾脏的损伤最为严重,肝脏、心脏次之,对大脑及睾丸基本没有影响; PM2.5暴露导致小鼠肺组织发生明显的氧化应激;差异表达基因的GO分析发现PM2.5暴露主要影响了小鼠肺部细胞的应激应答、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细胞趋化、细胞因子响应等生物学过程;Saa3、Mmp12和Kap是肺组织响应PM2.5暴露的良好生物标记分子,Kap和Umod也是肾脏、肝脏、心脏潜在生物标记分子; 非编码基因RP23-110C17.2、RP24-16A7.7更适合用作肺组织对PM2.5响应的标记物,尤其是早期响应标记分子;然而同一个非编码RNA并不适合作为通用指示分子指示其他组织对PM2.5暴露的响应。本研究发表论文4篇,其中1篇CSCD,3篇SCI,成果与同行得到了分享。

4.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5.代表性论文目录:

(1)张岚,陶晨,张迎梅*. 模拟大气污染暴露对小鼠多组织急性损伤及肺组织的氧化应激效应.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55:211-218.

(2)Chai erqing ,Zhanglan ,Lichangqing.LOX-1+ PMN-MDSC enhances immune suppression which promotes glioblastoma multiforme progression,Cancer Management and Research.2019, 11:7307-7315.(IF5=2.243,SCI)

(3)Tao Chen, Yaxin Pei, Lan Zhang, Zhang Yingmei.Microbial communities respond to microenvironments in lungs of mice under simulated exposure to cadmiumaerosols.2019,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710 (2020) 136300 (IF5=4.984,SCI)

(4)Tao Chen, Tang Yue, Zhang Lan, Tian Yonggang, Zhang Yingmei*. Atomization method for verifying size effects of inhalable particles on lung damage of mic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7, 579:1476-1484. (IF5=4.984,SCI)

6.完成人情况,

张岚,排名第一,主任医师,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负责人,总体设计、动物实验与数据分析,项目成果总结与报告。

何爱伟,排名第二,副研究员,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项目协调管理与项目质量控制。

赵剑喜,排名第三,主管医师,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项目设计,数据资料整理分析与项目成果总结。

杨枢敏,排名第四,主任医师,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项目协调管理与项目质量控制。

陶晨,排名第五,硕士研究生,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学生,承担部分动物实验、资料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等。

7. 完成单位情况:

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本项目的第一完成单位,项目的实施和完成在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取得的研究成果属于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字体:[        ]

相关信息

指南
微信
微博
指南
昔阳县| 肇庆市| 府谷县| 闵行区| 五台县| 自贡市| 莫力| 喀喇沁旗| 张家口市| 汪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