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重油重盐、情绪焦虑烦躁、
长期暴饮暴食……你是这样吗?
小心你的胃罢工!
哪些行为很伤胃?
胃病转向胃癌有哪几个信号?
如何护胃养胃?
守“胃”健康,戒掉伤胃坏习惯
01
警惕胃病向胃癌转变的
5大信号
疼痛性质改变
疼痛变得持续性且毫无规律。
上腹出现肿块
在心窝摸到质地坚硬、挤压疼痛的包块。
烧心泛酸
胸骨下部有烧灼感,像有一团火在燃烧。
体重骤降
机体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出现吸收障碍,体重快速下降,有明显消瘦,且吃药也完全无法缓解病情。
大便发黑
非食物、药物原因出现黑便,可能是胃溃疡正在发生癌变。
这些人胃部无不适,也建议做个胃镜。
据《胃癌诊疗规范(2018版)》,符合以下任意一条者,不管有无症状都要进行胃镜检查:
1、年龄大于40岁,男女不限;
2、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3、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4、患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胃部疾病患者;
5、家族史: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6、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喜食高盐、烧烤、腌制食品、重度饮酒等)。
02
常见胃病
你中招了吗?
胃溃疡
进食后1小时内出现上腹胸骨钝痛、胀痛或灼烧。
慢性胃炎
长时间上腹隐痛、食欲减退、嗳气、恶心。
急性胃炎
胃食管返流或胃酸分泌过多
胃灼烧、烧心、泛酸、打嗝。
03
胃在抗议
是因为什么?
重口胃
高盐饮食,长期吃腌制、熏制、烧烤、霉变、油辣冰烫,抽烟,喝浓茶、浓咖啡、烈酒等重口味的饮食可能伤害胃。
快餐胃
狼吞虎咽,吃饭过快,会使口腔咀嚼食物不充分,影响胃的消化功能。
外卖胃
许多外卖添加了过多油脂或其他添加剂,给胃造成巨大的负担。
压力胃
胃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负面情绪如焦虑、烦躁、紧张、压力,会使胃肠动力异常,引起不适。而较为亢奋的情绪,如厌恶、愤怒、极度喜悦则可导致胃肠高动力反应,容易引起胃酸分泌增加,使胃肠蠕动不协调,造成胃食管反流、胃炎,甚至消化性溃疡。
药物胃
许多止痛药都会损害胃粘膜,如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等。解热镇痛药也对胃粘膜有损害,另外,长期服用抗生素也会对胃造成轻度损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
空腹胃
胃有昼夜节律,白天分泌胃酸多,晚上需要休息。如果长期不吃早饭,那么早上分泌的胃液无法用来消化食物,就可能消化胃自身的黏膜,危害很大。
弹簧胃
暴饮暴食、经常吃撑、饥饿或饿一顿饱一顿等,其实都是伤胃的行为。经常暴饮暴食会超出胃的消化吸收能力,而长期吃撑会明显影响胃的排空能力,加重胃蠕动时的负担,使消化功能下降,导致饱胀、打嗝、恶心、呕吐等不适。
低温胃
天气突然转凉会使胃酸分泌增加,胃发生痉挛收缩,引起疼痛。睡觉时腹部不要着凉,饮食宜温不宜寒。
04
关于胃的
5个误区
多喝粥才能养胃?
不是所有胃病患者都适合喝粥。比如,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就不适合喝粥。因为粥比较稀,患者喝下去以后容易引起反流,从而造成胃部泛酸,会加重病情。
趁热吃有利于保护肠胃?
吃喝别太烫,长期被热食热饮烫伤,甚至会引发食道和胃部肿瘤。
吃饭时喝水容易不消化?
我们每天都会不知不觉地摄入大量水分,喝水对胃液的浓度或成分不会有显著影响,也不会影响消化功能。吃饭时适量饮水,还可以将食物软化水解,为其他食物提供消化空间。
胃会被越撑越大,越饿越小?
胃的形态因其中含有食物的量而不同,具有伸缩能力。无论是饥饿还是吃撑,都不存在将胃撑大或缩小的问题。但若饮食无节制,曾持续过度扩张,胃壁的肌肉纤维会被撑薄,弹性随之下降,胃会开始罢工。
胃病很常见,有胃病吃药就行?
许多胃病,特别是胃癌,早期阶段大部分患者都是没有症状的,并且许多胃病的症状都是相似的,表现为腹痛、饱胀、打嗝、早饱、恶心等。因此,千万不要以为只是消化不良,自行用药治疗,这极有可能耽误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05
保护胃的几个
好习惯
吃7分饱
吃饭时注意细嚼慢咽,每餐吃七分饱即可。即胃里还没觉得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有所下降。
饭后别立马躺
饭后立马坐着或躺下,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最好站立或散步半小时,顺时针按摩腹部10~20圈,但不宜做剧烈运动。
使用公筷
聚餐时,尽量使用公筷,不要互相夹菜。尽量在家中做饭,少吃外卖。
定期体检
常规体检时,可通过碳13尿素呼气实验,有效监测幽门螺杆菌。一旦发现感染,建议进行胃镜检查。
40岁以上的人群,每1~2年做一次胃镜。60岁以上的人群,或有胃病和家族史的人,在医生建议下定期做胃镜。
上一篇:【“三抓三促”行动进行时】世界帕金森病日| 手抖是不是就得了帕金森? 下一篇:【“三抓三促”行动进行时】健康科普 ▏长期戴眼镜,会让眼睛变凸吗?
版权所有: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ie6.0以上浏览器
监督电话:0931-8264713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东岗西路310号
电话:0931-8270001 邮编:730000 传真:0931-8270001 E-mail:gansucdc@126.com
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0931-8266716
备案号:陇ICP备1400056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903号